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99 年 4 月 19 日印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我局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现予公布,请贯彻执行,并请将执行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局。
抄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及各有关单位。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和更有效地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分类管理名录。
一、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真人百家家乐app,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
1.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指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项目:
(1) 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项目。
(2) 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3) 污染因素复杂,产生污染物种类多、产生量大;产生的污染物毒性大或难降解的建设项目。
(4) 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大变化或生存环境功能重大损失的项目;影响到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或有可能造成或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5) 易引起跨行政区污染纠纷的建设项目。
此类建设项目名录见附件 1。
2.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建设项目的界定原则
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指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
(1) 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中等规模的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规模建设项目。
(2) 污染因素简单、污染物种类少和产生量小且毒性较低的中等规模的建设项目。
(3) 对地形、地貌、水文、植被、野生珍稀动植物等生态条件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中等规模以下的建设项目。
(4) 污染因素少,基本上不产生污染的大型建设项目。
(5) 列入附 1 的、在新、老污染源均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排污量全面减少的技改项目。
3.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的界定原则
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指符合下列条件的建设项目:
(1) 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
(2) 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植被、野生珍稀动植物等生态条件和不改变生态环境功能的建设项目。
(3) 未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规模的建设项目。
(4) 无特别环境影响的第三产业项目。
此类建设项目名录见附 2。
三、环境敏感区的界定原则
本分类管理名录中的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确定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四、附则
1.未列入或暂未列入分类管理名录中的建设项目,应根据保护环境敏感区以及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并由国家环保总局分批公布。
2.国家明令禁止建设或投资、列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投资目录》中的建设项目,不列入本分类管理名录中。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
城市发展与规划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中心发布中国环境标志30年发展绩效评估成果
9月10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中国环境标志30年发展绩效评估》成果发布会。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耀东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财政部国库司、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机构、获证企业和相关协会代表,以及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新闻媒体出席发布会。会议由科技开发处处长张洪主持。
发布成果提出,中国环境标志发展30年来,持续致力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促进实现污染防治目标,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推动我国消费领域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消费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中国环境标志是全球环境标志网络组织与国际绿色采购组织中的重要成员,与德国、北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签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环境标志的国际互认,在推进国际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项成果发布由我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代谢与产业生态研究组完成。基于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生态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核算领域的长期研究和深厚积累,该研究组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系统的报告编写,对中国环境标志发展30年的系统绩效进行了全面回顾、科学评估和系统总结真人百家家乐app,顺利完成了该项成果的研究与发布。该项成果的发布有助于中心继续深化与主管部委、相关协会与工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开展可持续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与产业生态学理论方法研究,扩大生态环境中心在绿色低碳产品发展领域的影响力。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年9月13日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