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11月10日,晴,初冬的贵阳碧空如洗,南明河畔迎来一群特殊的“游客”。这是由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代表五级人大代表组成专题视察组,在这一天里,他们将围绕南明河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视察。
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在20世纪70年代前,南明河一直是贵阳市的直接饮用水源,是黔中大地的孕育者,更是这片土地成长变迁的见证者。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南明河一度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为让“母亲河”恢复生机,历届省、市党委、政府对南明河的治理与保护高度重视,2012年11月,贵阳市再次全面启动实施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尤其是2017年以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借助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契机和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陆续攻克南明河久治但难以长清的历史顽疾,推进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效。
上午9点30分,视察组的第一站来到的是青山再生水厂。来到水厂,闯入代表们眼帘的是一幕冬日里闲适和谐的景象:打太极的老人、散步的市民、晒太阳的孩子……“水厂的上部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低碳的西部首个水环境科普馆,同时也是一座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休闲公园。” 中国水环境集团贵州区域公司总经理高霖介绍,青山再生水厂是一个全下沉式再生水厂,服务总人口约26.4万人,总服务面积约为10.86平方公里。
“不论是外环境,还是内部处理的流程和成果,都让人叹为观止。”乌当区水田镇人大代表余盛惠说,青山再生水厂地面是公园、是科普馆,底下两层才是污水处理,处理污水的同时还优化了环境,做法值得点赞。
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是南明河支流贯城河上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南明河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节点工程,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两个项目在2018年7月20日同时动工,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
当天,代表们参观了六广门再生水厂。“我是一步一步看着水厂修建起来的,但今天参观,仍感觉十分震撼。”云岩区黔灵镇人大代表陈俊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岩区人,他可以说是看着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从拆迁到修建完成的,“在老城区的中心地段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再生水厂难度巨大,可短短两年时间,六广门和贵医两座再生水厂就拔地而起按期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治理南明河的巨大决心和强大行动力。”陈俊说,2017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老城区就地就近新建18座污水处理厂和实施19条排污大沟整治工程,绝对是利在千秋、惠及百姓的大好事、大实事!
甲秀楼至今冠洲桥是南明河穿越贵阳城区的河段,这段蜿蜒而过的河流也造就了贵阳城区最美的风景,吸引无数游客到访。当代表们走到冠洲桥头,一群白鹭飘然而至,停在了河中沙洲上。
“我是老贵阳了,见证了40多年来南明河的变迁,所以看到今天的南明河特别感概。”观山湖区朱昌镇人大代表陈雷说,小时候他也参加过肩挑背扛的南明河清淤工作,“现在的治理方式更加科学真人百家家乐app,能从根本上解决南明河的污染问题。”陈雷说。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位于乌当区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这个位于南明河城区段下游的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为14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的老城区、二环四路城市带8个功能板块及新天片区城区;服务流域内包括南明河干流电厂坝以下至新庄东风大桥沿线及支流小车河、市西河、贯城河、松溪河流域内的汇水区域。
“今天参观的3个再生水厂的建设让我非常感慨。”省人大代表刘志坚曾多次参加南明河环境保护的视察,在参观完青山、六广门和新庄三个再生水厂后,他说贵阳市按照“在污水处理能力上做加法、在污水排入量上做减法”的思路,对南明河制定“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系统治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毫不松懈抓落实”,进一步解决南明河污水溢流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南明河生态系统已逐渐恢复,黑脏污臭的南明河现在已经清水流淌、河道整齐。“人不负母亲河,母亲河必会回报人类,我相信经过努力,贵阳市一定可以拥有一条美丽、清洁的母亲河。”刘志坚说。
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交流了视察的感受和建议。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旅游市场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市内及附近的景区景点成为了游客在贵阳短暂停期间不二的选择,特别是南明河沿岸的知名景点,更是游客必到之地,南明河当之无愧成为了贵阳市的旅游名片。”市人大代表时成刚同时也是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会长,他说,南明河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不仅提升了贵阳的城市品质,更是“爽爽贵阳”名片旅游推广有力的支撑,为贵阳的旅游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钱丽 编辑 言成)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环保物资 新西兰华裔老人街头捡垃圾助环保 带动身边人参与
中国侨网1月18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微信公众号报道,提起新西兰的华人大爷大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广场舞、看孩子、不会英语……但你有没有想过,身边看似普通的华裔老人,也有可能身怀绝技。
记者采访了这样一群新西兰的华裔老人,最普通的他们,用最不凡的故事告诉大家:用爱去生活,你也可以发出微光,做一颗小小的太阳。
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企业高管……
居然都在新西兰捡垃圾?
王福奎老人,83岁,20年前来到新西兰,是人们每天都会在路上遇到的那种华裔老人。
但在出国之前,他是高级科研工程师。
到了新西兰之后,他也会感到孤独,花了很长的时间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另一群志趣相投的华裔老人。
这群老人当中,有人和他一样在国内颇有成就,包括大学的教授、企业高管、资深媒体工作者……也有些老人,只是在新西兰带孩子,过着平凡的日子。
他们逐渐注意到,新西兰美丽的环境中,偶尔还是会散落着垃圾。烟头、纸巾、塑料袋……这都让他们感到愤怒苦恼。
有一次,他们看到新西兰媒体批评华人不讲卫生乱扔垃圾,几个老人家一合计,自己要站出来做点事情,为华人争光。
从此,他们为自己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捡垃圾。
王福奎成了奥克兰环保协会的创始会员。从协会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参加协会的捡垃圾活动。
他们大部分是60-80岁的退休华裔老人,可这群老人的画风却不太一样:大多数的聚会活动,都是围绕“垃圾”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他们常年活跃在奥克兰西区,每个月都会出门进行一次捡垃圾活动。
从第一次开始捡垃圾到现在,已经坚持了9年。
外人看了都会觉得不解:这么热的天气,一群老人,戴着口罩和协会统一的帽子,穿着高亮背心,拿着捡垃圾的夹子,在外面暴晒大半天,图的是什么呢?
可这群老人却说,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就是为了守护新西兰的一片净土。
他们有私心吗?当然,也是有的。有的老人说,捡垃圾的活动让他们的退休生活丰富了许多。有的老人说,大家聚在一起,交交朋友,也就缓解了思乡的心思。
一位老人说,他曾是国内某大学水电系教授的教授,环保协会的活动让他的退休生活丰富了不少。他觉得自己这样为新西兰作一点小小的贡献,也是应该的。
他说:“我们老年人来到新西兰,总还是有思乡的情绪,但环保协会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
如今,他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到了“捡垃圾”这项环保事业里。老人笑着说:“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方向的,在环保协会我们做的事情也是环境方面的。所以现在的志愿者工作,跟我以前的工作,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维护这片纯净土地的爱与骄傲。
“我们出去捡垃圾,经常有本地人看到了冲我们竖起大拇指,跟我们说‘Thank you’。我也觉得挺骄傲的。”
“我装了金属的股骨头,但是活动我一定要参加”
其实,做好事是会上瘾的。
环保协会79岁的会员万大妈,腿脚不太方便。
2016年她不幸被车撞倒,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自从换了金属的股骨头之后,万大妈的腿脚就不太方便,到了冬天骨头连接处还会疼痛。
但就算这样,她还是一直惦记着环保协会的活动。
她再三告诉会长:“有捡垃圾的活动,一定告诉我,我是一定要来的!”
她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协会,大家很齐心,素质也很高。我们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新西兰社会作一些自己的贡献。”
“我们捡了垃圾,环境变好了,我们自己心情也很愉快。所以我跟会长讲,有捡垃圾的活动,我是一定要来的。”
来自河南的随宗苒两口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是最近刚刚加入环保协会的新成员,来到新西兰五年,终于找到了“组织”。
随宗苒说,以前一直忙着帮儿女带孩子,现在孙辈们都上学了,自己也就“解放”了。
终于闲下来的两位老人,偶然听说了环保协会捡垃圾的“事迹”,立刻动了心。
随宗苒说:“我就希望能为大家服务。”
“我觉得这个协会的活动很有意义,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是好事情。我们就很感兴趣,就过来参加捡垃圾的活动。”
(新西兰天维网微信公众号/Sally 摄)
“我被这些老人的坚持感动”
老人们的执着,也传递给了下一代人。
协会最近在图书馆附近街区进行了一次捡垃圾活动,天维网记者也有幸见证。
在那里,大家意外看到了一个年幼的面孔,那是7岁的小女孩Zoe。
她在老人当中,左看看右看看,有样学样,和外婆李萍一起捡垃圾。
她自豪地说,“我很喜欢跟外婆一起来捡垃圾。”
事实上,新西兰学校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就会教他们“”的概念。这个词是捡垃圾()和慢跑(jogga)两个单词的合成,也就是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的意思。
很多新西兰人都觉得这件事太棒了——集公益与锻炼为一体,不仅能够帮助改善卫生环境,还有利于身体健康:除了跑步,捡垃圾的动作类似深蹲,还能锻炼双腿肌肉和核心肌群,增强运动效果……
而且,捡垃圾一个简单的行为,成了贯通孩子“华人”和“新西兰人”认同的桥梁。
小女孩Zoe说:“我在学校上学时,每个周五也都会跟同学一起捡垃圾。我是华人也是新西兰人,跟外婆捡垃圾也很开心。”
陈晓雁则是环保协会里最年轻的一位成员,她是奥克兰西区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她在听说这群老人家的几年如一日的善举之后,深受鼓舞,两年前加入了环保协会。
她说:“我看到他们70、80多岁了还坚持在社区捡垃圾,我真是挺感动的。老人家们都不会英文,不会开车,我就帮忙他们做做翻译,开车送送东西什么的。”
据会长介绍,在疫情期间,陈晓雁开车给协会老人们送口罩,买菜送物资,解除了协会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他们真好,每个人都了不起”
据奥克兰环保协会会长刁四雍介绍,协会成立于2012年,至今9年的时光里,从未中断过自己的坚持。
而正是这种坚持真人百家家乐app,打动了他们身边的无数人。
在听说了环保协会老人们坚持9年的善举之后,新西兰温州同乡会的华人朋友也被老人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他们决定,自己也要为老人们做点事情。
据该会的创会会长陈安生介绍,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们就向协会的老人们捐赠了一批口罩。
而且,老人们捡垃圾经常需要弯腰,这对老年人来说是比较辛苦的。考虑到这一点,温州侨团乡贤徐放专门购买了一批折叠式垃圾夹送给老人们,希望他们捡垃圾时能省点力气,不用再弯腰捡垃圾了,也减少了老人们在捡垃圾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陈安生对天维网记者说:“这是第一批环保物资,让环保协会的老人们试试看好不好用,如果好用的话,我们就再买一批,送给他们。”
“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很善良,每个人都很了不起。”(Sally)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