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凯发·K8(中国)-马竞赞助商·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行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添加时间:2025-01-13

真人百家家乐app

苏环规〔2014〕6号

各市、县(市)环保局:

为强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提高我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淘汰技术、产能落后的利用处置设施,引导形成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省厅制订了《江苏省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行业环境管理要求》(以下简称《管理要求》)。

《管理要求》正式施行后,新(改、扩)建及未通过环评审批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应严格执行《管理要求》;已通过环评审批且环保“三同时”验收3年内(含未验收)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应于验收后5年内按《管理要求》完成整改;环保“三同时”验收超过3年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应在2年内按《管理要求》完成整改。已建项目在相关期限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期满后不再受理其申请。各地要组织辖区内相关焚烧处置单位认真学习《管理要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督促相关企业

做好整改落实。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9月19日

附件

江苏省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行业环境管理要求

为规范我省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行业发展,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001)、《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号文)等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业环境管理要求,管理要求适用于我省范围内危险废物集中焚烧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一、危险废物焚烧工程总体要求

(一)总体能力要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选址及建设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及环保部《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新(改、扩)建焚烧处置设施总设计能力不低于10000吨/年(不包括单独焚烧处置医疗废物设施),主体设施应包含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报警系统、应急安全防爆系统、电气系统,焚烧设施配套烟气净化系统投资额不低于主体设施投资额的20%。

(二)单台设计要求。单台处理能力在10吨/日以上的优先采用对废物种类适应性强的回转窑焚烧炉,或选用其它技术更成熟、自动化水平高、运行更稳定的焚烧设施。除单独处置医疗废物项目外,新(改、扩)建项目采用热解炉的,热解炉焚烧能力不超过总处置能力的30%。

(三)政策支持鼓励。鼓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新型干法回转窑(2000t/d规模以上)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设施系统配置应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设计规范》的要求,不执行本管理要求。

二、处置设施总体设计和施工要求

(一)工程设计资质管理。新(改、扩)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设计,设计单位应有危险废物集中焚烧项目设计经验和设计项目的成功业绩。

(二)厂区设置要求。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厂应包括废物接收贮存区、废物处置区、附属功能区、办公生活区等功能区,其中废物接收贮存区应设置废物接收、鉴别、贮存、预处理等单元,废物处置区包括处置、二次污染防治等单元,附属功能区包括供水、供电(含备用电源)、消防等单元。

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系统配置要求

(一)危险废物接收系统

1.危险废物接收系统应包括检查、取样、称量和卸载区。卸料场地应配有供清洗设备或卸料使用的蒸汽、水、溶剂、氮气等,清洗废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卸料产生的废气收集后送入焚烧炉焚烧或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

2.应对照焚烧处置系统允许接受废料的标准,制定危险废物预验收和接收程序。应按“一厂一档”方式建立危险废物特性数

据库,具体检测分析数据保留5年以上。

3.实验室至少应具备以下危险废物特性分析能力:闪点、热值、粘性、相容性、重点污染物质(重金属、硫、氯、氟等)、热酌减率、pH值等。实验室设备投资总额不低于200万元,鼓励通过CMA计量认证或者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贮存系统

危险废物暂存设施容量至少应满足总焚烧处置能力满载1个月的数量需要,仓库使用面积最小不少于(采用重型货架的仓库库容按0.5吨/平米/层计算),并按实际情况设置废液储罐区。危废暂存库及废液储罐区必须包括场地防渗、废液收集、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和消防、安全照明、报警监视系统,危险废物分类贮存。对剧毒及挥发性大的危险废物应设置独立贮存库。

(三)预处理和进料系统

1.应配备危险废物破碎和搅拌等预处理设施,按合理设计的配伍方案进行入炉废物搭配,保障焚烧炉稳定运行。配料系统产生的渗滤液应配备收集系统。

2.主要进料系统应全封闭并实现自动进料,连续进料装置应根据工艺情况配置可调节供应量的计量装置实现定量投料并配备称重系统真人百家家乐app,对热解炉每批次进料应该要有计量。进料计量数据保留5年以上。同一焚烧设备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时,医疗废物应有单独的进料路线和装置。

(四)焚烧处置系统

1.具体采用的焚烧工艺和设备原则上近3年内在相似工程中应有成功应用2个以上的实例,焚烧控制条件应满足《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001)要求。

2.焚烧处置设备宜采取连续焚烧方式,需采用DCS或者PLC自动控制系统,应保证焚烧负荷在70%~120%的范围内波动时能稳定运行。

3.焚烧处置系统宜考虑对其产生的热能以适当形式加以利用。进料含氯量大于5%时,不提倡余热利用。

(五)二次污染控制系统

1.废气污染控制系统

(1)废气净化技术必须包括急冷、除尘、脱酸、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等工序,并预留脱硝工序接口。应注意组合技术间的关联性。

(2)中和剂应配有根据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反馈数据自动投料和计量、记录装置。

(3)废气排放中重金属、二噁英排放浓度须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废水污染控制系统

(1)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对运输车辆、转运工具、周转箱(桶)的清洗消毒废水、生产工艺废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

(2)建设规范的清污分流和雨污分流系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宜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达纳管标准的可纳管排放。全厂应设有安全事故池,以容纳消防污水、事故工况下罐区的泄漏液。

3.残渣处理系统

(1)残渣处理系统包括炉渣处理系统、飞灰处理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2)应设置专门的残渣贮存区,并对炉渣和飞灰的产生、贮存、处置数量进行详细记录。残渣必须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厂内暂存不得超过1年。

(六)在线监测系统

1.应对焚烧烟气中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等污染因子,以及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燃室和二燃室温度等工艺指标实行在线监测,对焚烧系统相关设备的压力、温度、开关度、料位等工况参数实行在线监控,并按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所有在线监测数据应自动记录,在厂区明显位置设置显示屏,将炉温、烟气停留时间、烟气出口温度、一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向社会公布。

2.对贮存库房、物料传输过程以及焚烧线的重要环节,应设置现场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数据保留1年。料斗料位由抓斗起重机控制室的监视器显示,焚烧炉燃烧及除渣池状况由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的监视器显示。

四、运行管理要求

(一)运营团队必须具有相关危险废物集中焚烧项目经营管理业绩,3年内无重大违法经营行为。

(二)企业应有3名以上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具备相关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实验室应有2名以上具有化学分析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以上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操作人员均应培训后持证上岗,至少2人具备安全员资格。

(三)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分岗位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台账,建设可全程跟踪废物流向的ERP管理系统,按日在“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危险废物接收、贮存、处置及焚烧灰渣产生情况。按规范编制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物排放、采样、环境监测和分析的项目和频次应遵照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自行监测结果应定期向社会信息公开。

五、本管理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科学治污水平 铜陵市2020年生态环境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真人百家家乐app

一、2020年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也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盯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迈出坚实步伐。

(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坚决

2020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1.8%,位列全省第3位;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4位,全市空气质量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我市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纳入考核的3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要求,累计获得生态补偿金70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50万元。一是大力推动年度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年排定大气整治项目178个,水重点工程项目50个,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原宝兴化工场地治理修复工作基本结束,原亚星焦化厂风险管控一期工程结束,管控措施正在实施中,另四块疑似污染地块还处在详调阶段。二是持续开展工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全市1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达到省级水泥行业地方标准。积极开展夏季VOCs治理攻坚,考核期内我市夏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119天,圆满通过考核。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2020年我市卫星通报火点数零个。推进柴油车污染治理,累计完成柴油货车污染深度治理共466辆,淘汰860辆,完成3308辆(台套)各类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完成65家全口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全市35座尾矿库除5座拟销库外,其余30座尾矿库均已落实污染治理措施。

(二)“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推深推实

围绕“问题整改、成效巩固、群众信访”三条主线,通过序时推进、督查通报、闭环管理等机制,扎实推进各项专项行动。一是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根据省“23+8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部署,狠抓我市“5+13+32+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建立了“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项清单,明确整改、监管两大责任,2020年省“23+80+N”清单涉及我市10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2个,序时整改完成率100%。此外,中央及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90个问题,2020年需完成88个已全部完成。二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长江干流82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共监测492个排口,形成溯源分析报告及整改方案初稿;完成三级支流钱桥河69个排口的航测、初步排查、溯源及整改方案编制工作;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GIS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和APP开发工作。三是开展环境风险问题排查。完成我市5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重点化工企业问题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持续整改并同步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三)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加固

坚守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履职三个底线,严防出现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一是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协同第四方开展自动监控设施检查,共检查企业255家次,在线设备1009台套(水682台套,烟气327台套)。对全市101家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开展危废专项检查,建立排查问题清单72项。对“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系统“一单、两库”进行更新,全市年度267家抽查企业名单(市本级94家)实现全覆盖。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94家次,独立开展投诉核查4起,对涉及信访投诉的25家企业开展检查,开展日常企业检查20家次。截至11月底,全市共对53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完成行政处罚案件35件,其他案件正在查办中;运用《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查处案件20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全市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件真人百家家乐app,生态赔偿金共计533万元。二是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温度。完成郊区开发区跟踪评价、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环评审查工作。会同发投公司推进澄英高科产业园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区域评估工作,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编制形成区域评估报告,挂网公开,为入园项目环评提供现状资料,促项目落地。做好G3公铁大桥、金冠铜业产能挖潜及扩建、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天马山深部开采等重点工程项目论证、咨询等环评服务工作。严格执行水清岸绿产业优实施方案“1515”三道防线要求,对长江岸线及主要支流范围内工业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完成铜陵泰富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环保提升技改项目等16个环评文件审批。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生态环境网上可办事项、三级以上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占比均为100%。

(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落实落细

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拓展污染源精细化管理、一企一策预警、国控站点预警、异常数据溯源、异常事件交办等功能,同步建立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交办、及时查处、及时反馈、过程管控的高效、闭环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编制了《美丽长江生态铜陵协同共治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进(二期)美丽长江生态铜陵协同共治平台项目建设,已完成平台主体结构及固废管理、执法监管等业务模块开发,平台建成后将充分融合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实现全市生态环境全要素(水、气、土、渣)统一监管。积极对接“城市超脑”及省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着力构建精准防控、科学监管、合力攻坚的“智慧环保”共治体系。长江流域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白荡湖入江口水站建设项目全部完成,4个微型水站目前3个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监管“三个全覆盖”,目前已开展开展10多家企业废水类自动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工作。启动重点企业“物联网+危废”服务试点,目前完成10余家单位终端信息采集设备安装。

(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扎稳打

聚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年度改革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紧紧围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聚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明确了年度改革事项5项,出台工作方案8份,制定工作制度8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改革3项任务基本完成,“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项任务达到既定目标任务,改革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二是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印发了《铜陵市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工作方案》,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组建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队伍,协助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巡查会诊,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等支持服务。三是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改革全面展开,实施了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组建了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制定了大气、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为核心,以市环委会为主体,以河(湖)长制、林(山)长制、环保管家服务为补充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六)疫情防控助推经济发展有序有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局迅速行动、全力应对,坚决落实“两个100%”(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确保疫情期间生态环境安全。疫情期间(截止2020年6月),铜陵正源公司累计实际处置医疗废物量292.84吨。共出动执法人员623人次,检查重点行业企业266家次,检查饮用水水源地37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个。常态化开展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环境执法检查,会同卫健委检查乡村以上卫生诊所84家,交办存在环境问题的2家。建立实施环评审批和监管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对照豁免名录(2020年本,试行)实施环评豁免管理,梳理我市79家企业纳入首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列表》,开展在线、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检查369家次,发现问题6处,对2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免清单内企业处罚2家次,非清单内企业1家次。

(七)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紧压实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夯实党建基础工作。开展了2019年度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工作,制定了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与各基层党支部签订了2020年党建目标责任书。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建设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二是压实党风廉政责任。印发《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修改完善《市生态环境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多项规章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的落实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党风廉政风险点排查行动,针对排查出的16个A级风险点、44个B级风险点、11个C级风险点,切实加强监管,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全年局党组成员共开展97人(次)谈心谈话活动。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年组织集中学习21次,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制定了《市生态环境局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计划》,先后三次组织局党组成员参加的学习研讨交流。观看了《铜陵市深化“三个以案”作风建设警示教育片》,通报了生态环境系统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宣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梅建鸣、徐沛、王妃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胡鸿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其中梅建鸣同志入选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激励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尽责奉献。

二、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发扬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规划《建议》为指引,精心谋划,系统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目标,继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坚持长江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等重点工作。

2021年,我们将紧扣“改善质量、完善机制、提升能力”三大目标,大力实施三个三提升工程:把握“三条主线”:一是牢牢把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线,坚定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二是牢牢把握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主线,坚持高位高效高质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三是牢牢把握队伍建设主线,坚决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优化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处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现相辅相成、协同并进;二是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服务企业发展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三是正确处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实现党建引领、相互融合。坚守“三个底线”:一是始终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为硬约束,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二是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坚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底线;三是充分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底线。

(一)坚持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总目标,实施升级版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精心谋划排定年度重点污染防治任务清单,按时序推进,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一是大气环境方面。制定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认真谋划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清单,按时限要求推进实施。落实落细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二是水生态环境方面,编制“十四五”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体系,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继续按照水清岸绿产业优铜陵实施方案要求,着力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深入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三是土壤生态环境方面。编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详查成果集成运用,将调查发现的关闭搬迁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督促重点企业落实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地下储罐备案等制度。

(二)坚持以“三大一强”为抓手,全面推进长江铜陵段治理修复

一是紧盯2021年应完成整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细化月度整改目标任务,按月调度推进、按月督查通报,压茬推进,对账销号,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到2021年底,现有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专题片披露问题以及省“23+80+N”问题全部“见底清零”。二是紧盯全市环境信访热点,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日常检查和巡查情况发现问题,制定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清单,按区域进行交办,限期完成整改任务,严控生态环境风险。三是巩固入河排污口工作成果,定期开展溯源工作,实行掌握污染源动态管理,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从严从重查处。四是持续开展三磷整治、清废行动等专项行动,确保长江岸线及主要支流周边生态环境安全。

(三)坚持聚焦“为我所用”,服务“三个治污”,加快推进智慧环保项目

突出做好“三个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害在精准,关键在科学,路径在依法。积极推进我市美丽长江共治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前做好现有平台、数据资源的整合准备,形成“综合分析”“数据决策”“资源目录”“生态环境一张图”和“移动端应用”五大板块功能,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监察执法等数据实时分析展示,实现全市重点排污单位“一企一档”管理,实现生态环境管理数据的协同共享,强化科学模拟和预测预报,科学安排任务量和时序进度,切实提升我市科学治污水平

(四)坚持严格风险管控,优化监管服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紧盯生态环境高风险领域,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底线、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底线。在前期排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确保风险隐患问题整改抓实抓细,达到预期整改效果。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排雷”行动,制定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形成按区域交办,限期完成整改的风险消除机制,坚决杜绝发生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二是着力提升监管服务质量。落实环评“放管服”改革措施,建立并落实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环评分类管理豁免清单、告知承诺制、重点项目环评审批调度等多项制度措施。规范环评中介服务市场,严格环评违法行为查处。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